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动态
银发志愿者:让家乡历史“活”起来
时间:2025-10-06作者:警察论坛 阅读:118
国庆与中秋双节同庆,在举国欢庆的氛围中,射阳县临海镇历史人文展览馆内人头攒动,“中国好人”退休干部张同祥与退休教师范贵银,身着亮眼的红色马甲志愿服,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时光,轮流坚守在这里,用生动的讲述为返乡过节的游子与本地群众打开了一扇通往临海镇过往的时光之门 。

射阳县临海镇历史人文展览馆坐落于镇步行街南50米,200平米的空间里,承载着这座小镇厚重的记忆。展馆精心划分为《沧海桑田 皇滩荡务》《立灶煎盐 承星履草》《垦荒植棉 实业救国》《革命热土 红色记忆》《激情岁月 改天换地》《腾飞跨越 筑梦临海》《群英谱》七大版块,串联起临海镇从远古到现代的发展脉络。墙上300多张泛黄的历史图片,或是盐工们顶风冒雪立灶煎盐的场景,或是垦荒者手握农具在田野耕耘的画面,每一张都弥足珍贵,无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


“大家看这张图片,上世纪三十年代,我们临海的先辈们就是这样靠着手拉肩扛,在盐碱地上开垦出一片片棉田,用汗水书写了‘垦荒植棉、实业救国’的传奇 。”10月1日上午,张同祥手持激光笔,站在《垦荒植棉 实业救国》展区前,声音洪亮地为参观者讲解。今年73岁的他,2008年挖掘收藏300余张临海历史人文图片,腾出两间门面房,开办了“临海镇历史人文展览室”,2018年展览室搬进了镇文化站。退休后便全身心投入志愿服务,时常来展馆讲解当地历史文化,讲解时,他时而比划着手势还原当年的劳动场景,时而分享自己听来的趣闻轶事,原本静态的历史图片在他的讲述下变得鲜活起来,参观者们听得入神,不时点头称赞,有的还拿出手机拍照记录 。

10月3号下午,范贵银接过"接力棒",来到《革命热土 红色记忆》展区。这位有着30多年教龄的退休教师,以其特有的亲和力,用平实生动的语言将历史娓娓道来。"抗日战争时期,咱们临海镇的英雄儿女们挺身而出,用鲜血和生命守护着这片热土。"他轻抚着一张泛黄的老照片,深情讲述着照片背后可歌可泣的故事,参观者们无不动容,眼中闪烁着敬仰的光芒。遇到好奇的小朋友,她总是弯下腰来,用温柔的话语耐心解答,让红色的火种在稚嫩的心灵中悄然播撒。

 展馆内,来自各地的参观者络绎不绝,他们中既有返乡过节的游子,也有带着家人前来的本地居民,大家都被两位银发志愿者的讲解所吸引,沉浸在临海镇的历史人文之中。


“常年在广州创业,很少有机会深入了解家乡的历史,这次听了张老师的讲解,才知道咱们临海镇有着这么深厚的底蕴,自豪感油然而生 。”广州创业人士王为鹏感慨道。他特意带着生意伙伴前来,希望让朋友也感受家乡的魅力,“这些珍贵的历史图片和生动的讲解,让我对家乡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以后会常回来看看,也想为家乡的发展出一份力 。”

 从浙江湖州回来过节的陈乃洪,特意带着父母和孩子走进展馆。“父母年纪大了,对过去的岁月很有感情,带他们来看看,重温当年的记忆。孩子也能通过这些历史,了解家乡的根 。”陈乃洪说,范贵银老师对革命历史的讲解十分精彩,孩子听得格外认真,还不停地问这问那,“这样的假期活动很有意义,比单纯出去玩更有收获 。”


 刚上初中的学生陈思雅,是在老师的推荐下来到展馆的。“以前只在课本上了解过一些地方历史,今天听了两位爷爷的讲解,结合这些图片,我对临海镇的发展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 。”陈思雅兴奋地说,尤其是《群英谱》展区里各行各业优秀人物的事迹,让她备受鼓舞,“以后我要以他们为榜样,努力学习,将来也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

 双节期间,张同祥与范贵银每天坚守岗位,尽管嗓音有些沙哑,但他们脸上始终洋溢着热情的笑容。“能在双节期间为大家讲解家乡历史,看着大家收获满满,我们累并快乐着 。”张同祥表示,只要身体允许,他们会一直坚持做下去,让更多人了解临海镇的过去,传承和弘扬家乡的优秀文化 。(通讯员:陈冬平 唐玥 朱丽娟)



审核:王馨   值班编辑:孔繁新

  • 志愿暖金秋 志愿者以赤忱行动礼赞祖国华诞

  • 多部门联手施救 患病渔民送锦旗表谢意

  • 精准引航 多部门联动保障国庆出行畅通

  • 加大隐患排查力度 保障“双节”公路安全通畅

Copyright © 2021 警察论坛· 版权所有 战盾文化传媒(上海)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1032597号
邮箱:cpf110_sh@sina.com   热线电话:400-8097-110 技术支持:飞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