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讯 通讯员:杨璐)9月23日,由通辽市检察院、赤峰市检察院与通辽铁路运输检察院、通辽市法学会联袂主办的“2025·改革创新驱动‘双子星座’高质效履职”理论研讨会,在扎鲁特旗检察院召开。
本届研讨会共征集检察理论文章165篇,覆盖“四大检察”“十大业务”全谱系,既瞭望改革前沿,又深耕实践难点。经内蒙古民族大学专家组“盲评”,54篇佳作脱颖而出。这些文章以案析理、以数立论,或剖刑事检察难点、堵点,或研公益诉讼新域,或探数字监督模型,献上一席检察理论创新与司法实务需求兼具的学术盛宴,为两地检察迭代升级贡献“金点子”。
本次研讨会通辽铁检院首次以主办方身份亮相,标志着“铁地”携手从“物理叠加”迈向“化学反应”,为跨区域生态保护注入新动能。通辽市法学会同步加盟,四方共搭法治建设“新平台”,让法学理论与检察实务“双向奔赴”。
内蒙古民族大学法学院法学系主任、教授刘国利,副教授白迎春为获奖者论文进行点评,并分别围绕《检察学自主知识体系》《论文写作——以公益诉讼调查核实权写作为例》等方面作专题授课。
自治区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刘海生在致辞中表示,“双子星座”高质效检察履职的深化推进,根本动力在于改革创新,核心支撑在于扎实的理论研究。要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系统总结各地在履职实践中的创新经验,把实践成果转化为理论养分。要聚焦人才培育,深入挖掘兼具办案实务与文字能力的写作人才,通过专题座谈、联合课题研究等形式锤炼其“眼力”与“笔力”。要主动加强与法学会的协作联动,借助其平台优势整合学界与实务界资源,共同破解履职中的难点问题。要善于思考分析、梳理总结、发现问题,注重对检察业务数据的分析应用,深挖数据背后的价值,借助大数据赋能检察调研。要广泛搭建多层次调研成果交流展示平台,推动检察理论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以高质量理论研究为“双子星座”检察履职注入持久动能。
“理论脱离实践是浮云,实践缺少理论是盲动。” 通辽市检察院郎显成检察长在总结时强调,要持续放大研讨会成果,做好“后半篇文章”:一是固化机制,把“年会+轮办”坚持好,让协作常态长效;二是转化成果,建立“优秀论文—试点课题—制度成果”闭环,确保“纸上富矿”变“实践真金”;三是深耕调研,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让检察官既做“办案能手”,更当“思考行者”,以高质量理论供给驱动高质效履职,为办好案、服好务、护好航提供持久动能。
风从草原起,潮自双子来。与会各方一致表示,将以此次研讨会为新起点,持续擦亮“双子星座”检察理论研究品牌,携手打造蒙东检察理论研究新高地,为全区检察机关“闯新路、进中游”贡献更优检察产品、更强法治引擎。
通辽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郎显成,赤峰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陈雪梅,,通辽铁检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刘丽娟,扎鲁特旗委书记邵彦军,通辽市委政法委副书记侯方,内蒙古民族大学法学院法学系主任刘国利、副教授白迎春等出席研讨会,扎鲁特旗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曲叶红主持会议。
审核:王馨 值班编辑:蔚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