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家畜饲养是人类狩猎活动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在人类开始定居时与农业同时产生的。它在原始社会的经济生活中,具有重大意义。从考古学成果看,我国的家畜饲养(留养与放养)至少有一万年的历史。而狗作为最早的饲养家畜之一,目前所知最早的证据,是磁山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家狗骨骸。
犬,属哺乳类动物,家狗是由狼驯化而来的。我国人民养狗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原始氏族社会就“已经驯养”,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已有狗的兽形文字,古人把狗与牛、马、羊、猪、鸡合称为“六畜”,狗与人类的生存发展非常密切,我国的汉字中带“犬”的字非常多,例如猎、吠、猜、独、狠、犯、猝、狂、狱、状、献、哭、臭、獒等好几百个字。
当时,考古工作者在遗址现场发现了狗的9个不同个体和18件残骨,后来又在灰坑中的粮食窖穴底层发现了一具完整的狗骨架(大概是人有意识摆放的)。从其主要特征看,头骨额部明显隆起,吻部较短,臼齿形状显示出适合于杂食的习性;下颌骨的角突明显向上弯成钩形。而且从发掘出的残骨看,狗的头颅骨与下颌骨都敲砸过,故大都残缺不全,估计当时狗除用作助猎以外,有些可能是供食用的。另外,经测量狗头的头骨和下颌骨,发现其成年个体的体形都不算大,鼻骨长度明显小于狼的鼻骨。于是专家根据以上分析和测量,肯定了这种狗是人工饲养的家狗。
其实,磁山文化遗址中共出土有二十多种动物的骨骸,绝大部分还属野生动物的骨骸,只发现有家鸡、家狗、家猪等少量人工饲养的动物。这不仅说明当时原始狩猎经济仍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也证明了鸡、狗、猪等动物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品种。随着考古工作的发菜,考古工作者又在比磁山文化更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保定徐水南庄头遗址)中发现了狗骨,但因没有准确的测量数据证明,所以目前还未被专家公认为家狗(研究中仍以野生动物对待)。可以说磁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家狗骨骸在时代上仍是最早的。
关于家狗的祖先,大概起源于中国野生狼,因为把家狗和中国野狼的头骨相比照,发现极相似。我国南、北方新石器时代中后期都发现有家狗的遗骨,说明那时的人类在长期狩猎过程中,发现野狼既凶猛善猎,又可喂食谷物(野狼经长期饲养,能啃食人类丢弃的残骨和剩饭),于是开始有意识地专门选择野狼进行饲养,后经长期进化而成家狗。所以,现在在我国史前考古中,常把野狼作为进行家狗鉴定的参考标本。
早在四千万年前,哺乳类动物中,大多数食肉动物的祖 先“小古猫”出现了,他们生活在树上,大小跟猫差不多,后来慢慢进化成狮子,老虎等。五十万年前,狗、胡狼、狐狸等原型出现了。到了两万多年前,中型的亚洲狼出现,开始与人类有所接触。原始人在迁移狩猎的过程中,发现有些狼掉队了,跟不上狼群。等到人类知道使用火后,这些散落的狼就环绕人群四周。人们看它们似乎满害羞的,于是把吃剩的残羹肉属喂给它们,当狗吃饱了,也跟着人类去狩猎;慢慢的妇女就把它们生下的小狗抢回来饲养,渐渐的繁殖起来,于是逐步进化成狗。
狼是狗的祖先,至今少有争议,最有力的证据之一就是,狼与狗变配生下来的后代,具有繁衍的能力,而且,两者的血液也非常近似。说明当时的人类在长期狩猎过程中,发现野生狼既凶猛又善猎,又可喂食谷物(野狼经长期饲养,能啃食人类丢弃的残内和剩饭),于是开始有意识地专门选择野狼进行饲养,后经长期进化而成家狗。以至绝大多数电影中狼的角色,都是由狗化装而成,一般人几乎无法识别。因为狗是狼演化而成。所以都具有狼性,喜欢成群追击,服从权威的领导。
狗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狗之所以得到人类喜爱,是因为狗有许多超凡的本领。其中首推它有神奇的嗅觉,狗鼻腔内有几亿多嗅觉细胞,可以在复杂环境中迅速辩别出100万种以上的气味。其二,狗有发达的听觉,在安静的环境中,如果它把耳朵贴在地上,可以敏锐察觉100米之外的脚步声。其三狗有无与伦比的感知能力,它可以有成千上万人中找到自己熟悉的家人。但这些优点都不是主要的。最终赢得人类青睐的是它对主人的无限忠诚,正像俗话所说:“狗不嫌贫”一样,它们从不因主人的贫穷而另择高枝,也不会因主人陷入绝境而抛弃之;狗永远和主人保持着生死共患难的关系,甚至在危险时刻从容献身也在所不辞。
俗话说:“狗通人性。”狗兽被人类奉为先祖。早在磁山文化时期,我们的先民已经开始养狗。《周礼》设大人官职,司相犬牵犬以供祭祀,汉代朝廷设狗监,是掌管皇帝猎太的官员。到了唐代,五场之中有狗坊,是专为皇帝饲养猎犬的官署。在人类社会进入畜牧和小农生产时期,狗守户报警,照看畜群,成全人类的大业。“伏”字便是人类对狗尊卑态度的体现。狗与人的关系始终像“伏”字一样又以割舍,狗永远忠心于它过去的女仆,今天的主人。
责任编辑:金麒麟
- 上一篇:检查督导不放松,绷紧防控安全弦
- 下一篇:献礼六十载风雨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