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检验和提升各部门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的应急救援和协调配合能力,11月14日,北京市丰台区应急委在北京园博园开展全流程、全要素、场景化、实战化区级综合应急演练。演练模拟近些年发生较为频繁、施救难度大、专业要求高、极易引发次生衍生灾害的危化品运输中泄漏处理、新能源车火灾扑救和水上被困人员车辆救援等项目,将桌面推演与实战演练相结合,启动突发事件处置二级响应,检验应急指挥体系,完善应对处置措施,提升基层应急协同与实战救援能力,切实提高全区各级各部门突发事件指挥决策、综合协调、应急处突能力。
应急响应流程全面紧凑,处置程序环环相扣、无缝衔接
按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要求,演练企业和属地立即开展先期处置、企业上报属地和行业主管部门、属地和行业主管部门经研判后报告区应急办,区应急办报告区委办、 区政府办,通知“六必到”单位和气象、生态环境等部门到现场开展处置、区领导赶赴现场成立现场指挥部,按要求报告市应急办、市政府总值班室并做好续报等工作,待处置结束,被疏散员工、社会人员得到安全妥善安置,道路恢复通行能力,开展事故调查,有效检验了调度指挥、现场处置、信息流转等突发事件处置环节的完整流程。
打破常规观摩,创新委办局和属地同步观摩参训模式
本次演练通过同步直播方式在全区范围实时播放演练进程,有效解决原有常规演练仅局限于演练单位之间相互协调配合,打破受众非常有限的局限性,应急委所有成员单位和属地、411个社区(村)主要负责同志及工作人员,各应急小分队等全区近百家单位2000余人观摩,同时向社会公众同步开放,搭建全区应急人学预案、懂预案、用预案平台,不断检验预案、磨合机制、锻炼队伍、规范程序,提升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实现全员学习、全员参训、全员提升目标,提高基层一线工作人员应急处置能力。
科学设置工作区域,“六必到”单位及属地现场签到处置
以突发事件发生地点为中心,将现场及周边由内到外科学设置核心处置区、安全警戒区和外围管控区,确保应急处置现场工作安全有序。
区委宣传部、区消防救援支队、区公安分局、区卫健委、区应急管理局、区交通支队“六必到”单位、相关部门及属地利用应急第一响应人APP签到,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上传信息,准确定位事发地点,推进“前指”(现场指挥部)与“后指”(区应急指挥中心)指挥调度“直线上报、垂直同步”,消除了突发事件信息差和时间差,着力构建“全面覆盖、快速响应、协同联动、实用高效”的扁平化、场景化指挥调度工作体系。
有效整合演练队伍,打造“综合+专业+社会”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以区消防救援支队综合救援力量为主体,区气象部门随时为现场指挥部提供气象信息,掌握准确气象和风向情况,提供有力支撑,拉动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新兴际华队、红箭救援队专业水域救援队伍和街道应急小分队、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协同开展水上人员搜救,打造1+2+N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实现协同作战拉得动、展得开、救得下。
救援车辆设备联合作战,构建水陆空立体化救援机制
通过空中监测,救援力量分别从岸边、水面和水下开展救援,新型无人监测船测深测流、水文监测和水下测绘,气象应急指挥车气象监测,冲锋舟警戒施救,潜水员搜寻车辆,危化品气罐打捞、多功能防化洗消车为所有救援人员洗消,医疗救护人员对被困人员紧急施救、电力保障车后勤支援等水陆空抢险精锐一体联动、战训结合、以演促救,为开展水域救援积累了成功经验。
无人检测船水上监测
蛙人水下搜救
冲锋舟水上警戒搜救作业
坚持“后勤不后”理念,保障机制为演练连续作战做好支撑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演练后勤保障组根据演练强度大、冬季气温低、大风天气干燥等现实情况,为所有参演人员合理调配和储备食物、姜汁红糖水、医疗用品、电力工程车等物资装备,量身定制热量快餐,为救援队伍提供及时、充足的物资和休息场所,确保应急救援工作的及时性、持续性和有效性。